2025年4月9日,在香港Web3嘉年华的闭幕日,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与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Buterin展开了一场跨越十年的深度对话。这场对话不仅回顾了以太坊与中国区块链生态的互动历程,更直面技术挑战、监管合作与全球化的未来方向,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图源看水印
一、技术演进:从“不可能三角”到分层架构肖风与Vitalik首先回顾了2014年Vitalik首次访华的经历,当时中国区块链社区对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理念充满好奇。肖风指出,过去十年,以太坊的核心挑战在于平衡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即“不可能三角”)。他评价以太坊的分层架构(Layer2扩容方案)是“突破三角困境的最佳实践”,而Vitalik则补充,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跨链互操作性以连接更多生态。
二、香港角色:连接中国与全球的“合规桥梁”对话中,肖风多次强调香港的独特地位。他建议以太坊基金会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更贴近亚洲开发者社区,并探索合规稳定币、跨境支付等场景。Vitalik回应称,中国开发者对以太坊生态贡献显著(如Layer2协议开发),香港的开放政策可成为技术落地的“试验田”。肖风进一步指出,香港若能开放虚拟资产质押服务,将加速链上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
三、开源与公共物品:从“理想”到“可持续”Vitalik在对话中谈及对“公共物品资助”的新思考。他提出,使用“开源资助”一词比“公共物品”更精准,可避免因利益分配引发的争议。肖风对此表示认同,并透露万向区块链曾与以太坊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约定在以太坊主网升级时按比例返还Token,以此激励长期技术贡献。这一模式被视为开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尝试。
四、中国区块链的十年:从边缘到全球参与两人共同回顾了中国区块链的十年发展。肖风提到,2014年Vitalik访华时,中国开发者对以太坊的代码贡献不足5%,而如今这一比例已超过20%。Vitalik则感慨中国社区从“学习者”转变为“共建者”,特别是在Layer2、隐私计算等领域的突破值得关注。他鼓励中国开发者更积极参与以太坊核心协议的治理。
五、未来展望:技术落地与监管协作对话最后聚焦以太坊的“应用时刻”。肖风认为,以太坊需从“技术狂热”转向“用户需求驱动”,例如通过低Gas费、一键跨链工具降低大众门槛。Vitalik则呼吁行业关注“渐进式改革”,先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场景落地,再逐步扩展至DeFi与DAO。两人均强调,监管协作是关键——香港的沙盒政策与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探索,或为全球Web3合规化提供范本。
结语:一场跨越十年的对话,指向未来的共识此次对话被视作以太坊与亚洲生态深化合作的里程碑。从技术挑战到监管创新,肖风与Vitalik的交流不仅展现了中国区块链十年来的成长,更勾勒出Web3全球化的可行路径:技术普惠需与合规并行,开源精神需与商业可持续结合。正如Vitalik所言:“以太坊的未来不在代码本身,而在它如何改变真实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